財政部「 統一發票兌獎 」APP 可儲存雲端發票、載具歸戶、發票管理及 24 小時兌獎。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實施重點:公平合理課稅、基本生活費用不課稅、落實正當法律程序、強化納稅者救濟保障、設置納稅者權利保護組織。臺灣抗災網活動連結:www.twdrill.com.tw/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107課程計畫同意備查公文,發文日期:中華民國107年8月28日,發文字號:中市教課字第1070076541號 戲水安全不可少,生命安全才可保 愛心傳遞,幸福零暴力~~保護專線113,緊急報案110。使用載具儲存無實體電子發票,減紙環保愛地球。東大附小歡迎您~歡迎電話預約~蒞校參觀!!

首頁 / 教學研究 / 社會領域


 

階段基本能力

第二階段 (3-4年級)

第三階段 (5-6年級)

1.
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

4-2-1
說出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個體、群體或媒體意見的異同。
5-2-1
舉例說明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具有參與群體發展的權利。

4-3-4
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。
5-3-1
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,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。
5-3-2
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,並且可能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。
5-3-4
舉例說明影響自己角色扮演的因素。

2.
欣賞、表現與創新

2-2-2
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古發掘,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。

1-3-1
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,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。

3.
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

7-2-4
瞭解從事適當的理財可調節自身的消費力。

4-3-1
說出自己對當前生活型態的看法與選擇未來理想生活型態的理由。
7-3-3
瞭解投資是一種冒風險的行動,同時也是創造盈餘的機會。


4.
表達、溝通與分享

1-2-1
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。
1-2-2
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。
1-2-7
說出居住地方的交通狀況,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。
7-2-1
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。

1-3-5
說明人口空間分布的差異及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。
1-3-6
描述鄉村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。
1-3-7
說明城鄉之間或區域與區域之間有交互影響和交互倚賴的關係。
5-3-3
瞭解各種角色的特徵、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。
5-3-5
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,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、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。

5.
尊重、關懷與團隊合作

3-2-1
理解並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適。
5-2-2
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,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。
6-2-2
舉例說明兒童權(包含學習權、隱私權及身體自主權等)與自己的關係,並知道維護自己的權利。
6-2-3
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(如家庭和學校班級)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義務。6-2-4
說明不同的個人、群體(如性別、族群、階層等)文化與其他生命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,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。

6-3-3
瞭解並遵守生活中的基本規範。
6-3-4
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。

6.
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

1-2-3
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,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。
1-2-8
覺察生活空間的型態具有地區性差異。

1-3-2
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、傳統的節令、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1-3-3
瞭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。

2-2-1
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。
9-2-1
舉例說明外來的文化、商品和資訊如何影響本地的文化和生活。

1-3-8
瞭解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。
1-3-11
瞭解臺灣地理位置的特色及其對臺灣歷史發展的影響。
2-3-1
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。
2-3-2
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,並欣賞其內涵。
2-3-3
瞭解今昔中國、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。
4-3-2
認識人類社會中的主要宗教與信仰。
4-3-3
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。
9-3-2
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、合作和文化創新。
9-3-3
舉例說明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、對立與結盟。
9-3-4
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(如環境保護、生物保育、勞工保護、飢餓、犯罪、疫病、基本人權、經貿與科技研究等)。
9-3-5
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(如聯合國、紅十字會、世界貿易組織等)及其宗旨。

7.
規劃、組織與實踐

6-2-5
從學生自治活動中舉例說明選舉和任期制的功能。

6-3-1
認識我國政府的主要組織與功能。
7-3-2
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。



8.
運用科技與資訊

8-2-1
舉例說明為了生活需要和解決問題,人類才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。
8-2-2
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,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。

1-3-4
利用地圖、數據和其它資訊,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。
8-3-1
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、信仰和態度的影響。
8-3-3
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,不受專業倫理、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。
8-3-4
舉例說明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相關政策或法令。

9.
主動探索與研究

1-2-5
調查居住地方人口的分布、組成和變遷狀況。
4-2-2
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。
7-2-2
認識各種資源,並說明其受損、消失、再生或創造的情形,並能愛護資源。
7-2-3
瞭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算,因此發明貨幣。

1-3-9
分析個人特質、文化背景、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類型的影響。
1-3-12
瞭解臺灣具備海洋國家發展的條件及優勢。
3-3-1
依自己的觀點,對一組事物建立起分類和階層關係。
6-3-2
瞭解各種會議、議會或委員會(如學生、教師、家長、社區或地方政府的會議)的基本運作原則。
7-3-4
瞭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。
8-3-2
探討人類的價值、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。
9-3-1
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。

10.
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

1-2-4
測量距離、閱讀地圖、使用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。
1-2-6
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合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。
6-2-1
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權力如何影響個體或群體的權益(如形成秩序、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)。

1-3-10
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,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。
3-3-2
瞭解家庭、社會與人類世界三個階層之間,有相似處也有不同處。
3-3-3
瞭解不能用過大的尺度去觀察和理解小範圍的問題,反之亦然。
3-3-4
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「因果」或「互動」。
3-3-5
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,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