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政部「 統一發票兌獎 」APP 可儲存雲端發票、載具歸戶、發票管理及 24 小時兌獎。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實施重點:公平合理課稅、基本生活費用不課稅、落實正當法律程序、強化納稅者救濟保障、設置納稅者權利保護組織。臺灣抗災網活動連結:www.twdrill.com.tw/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107課程計畫同意備查公文,發文日期:中華民國107年8月28日,發文字號:中市教課字第1070076541號 戲水安全不可少,生命安全才可保 愛心傳遞,幸福零暴力~~保護專線113,緊急報案110。使用載具儲存無實體電子發票,減紙環保愛地球。東大附小歡迎您~歡迎電話預約~蒞校參觀!!

首頁 / 教學研究 / 藝術人文


低年級

藝術表現試探

(一)平面、立體與綜合表現的初步體驗
1.表現的媒材特徵與處理的基本技法學習,如:(1)能以遊戲的方式,自由自在地綜合表現。(2)利用生活周遭容易取得的媒材,初步體驗材料的特性。(3)嘗試體驗各類表現媒材的對應處理技法,如:排列、塗繪、撕、貼、捏、搓、揉等。
2.製作日常生活中喜愛的、想像的、創意的、裝飾的各種物品。
(二)音樂表現與試探
1.運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,如:點頭、拍手、彈指、踏腳。
2.透過習唱簡易兒童歌曲與唸謠,增加生活的樂趣。
3.演唱歌曲時,以節奏樂器或身體樂器進行節奏伴奏。
4.即興與創作頑固節奏,如:一小節含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節奏,體驗音樂創作的樂趣。
(三)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
1.五官的感知及想像能力的開發,如: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等感知能力。
2.聲音、肢體動作的模仿、探索與表現。
3.戲劇或舞蹈元素,如:空間、時間、力量、音樂等的運用,進行遊戲性質的即興創作。

藝術基本概念

(一)覺知審美要素與美感成長
1.主動關心與親近生活周遭美好的事物。
2.敏銳覺知生活中自然與生活環境的造形特徵(形狀、色彩與質感)並能辨識其造形上的差異。
(二)音樂素材與概念
1.探索各種音源以製造聲音,如:人聲、樂器、環境中的各種聲音,並自創符號記錄。
2.認識曲調的組成方式,如:音的高低、長短、進行方式。
3.認識音樂符號與其他記譜符號,如:音符、譜號、拍號、小節線、簡譜、圖形譜。
(三)表演藝術的展演
1.即興的戲劇或舞蹈組合展現。
2.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,如:以圖書、童謠、故事等為題材。
3.團體合作的表演活動(二人以上的小組進行創造性的表現)。
4.表演活動的安全守則,如:人員、動作、空間、道具、設備等的安全。

藝術與
歷史文化

從各類作品中瞭解藝術與歷史文化的關係,如:欣賞介紹民歌、創作歌謠等不同族群的樂曲,介紹兒童戲劇、舞蹈的基礎類型與在地文化的關係、認識與欣賞社區或家鄉的藝術工作者、發現生活環境中各類的藝術展演。

藝術與
生活

連結藝術與自我及生活的關係,如:
(一)從色彩、款式來看喜愛的玩具及衣物、文具等生活。
(二)蒐集身邊美的事物,如:以圖片、器物等布置生活的空間。
(三)人物裝扮與情境布置的應用(運用生活中人、事、地、物等常見的素材)。
(四)模仿、聆聽風聲、叫賣聲等自然界與生活中的聲響,進而欣賞具描繪性質的音樂。
(五)透過藝術創作與生活美感經驗的關連性,表達個人想像或感受,培養表達自我的信心。
(六)樂意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學、朋友、家人。

 

中年級

方面

統整

視覺藝術方面

音樂方面

表演藝術方面

藝術表現試探

(一)平面、立體與綜合表現的進階體驗
1.表現的媒材特徵與處理的進階技法學習,如:(1)具有思考性、計畫性的造形表現。(2)懂得運用生活周遭容易取得的媒材,熟悉材料的特性。(3)思考表現題材,選擇適切的媒材與處理技法,如:排列、組合與構成、描繪、塗繪、重疊、混色、撕、貼、摺、剪裁、接著、壓印、捺印、擦印、彩墨顏料調和及水分控制、運筆、捏、搓、揉、塑造等,秉持嚴謹的態度體會媒材處理的差異與細膩處,展現自我表現的基礎。
2.探討表現的動機與內涵,構思表現主題的呈現方式。
3.製作日常生活中具有傳達或讓生活更豐富的物品,美化生活環境之造形與設計。

(一)音樂表現與試探
1.以不同型態演唱音域適合的各種歌曲,如:齊唱、頑固曲調伴唱、異曲同唱、輪唱。
2.表現歌唱的呼吸、頭聲共鳴與發音技能,以及對歌曲曲調、節奏準確度的掌握。
3.從事節奏樂器、曲調樂器的個人與團體習奏,如:高音直笛齊奏、直笛與節奏樂器合奏。
4.學習與他人共同唱奏時,能融合音色、配合力度,並能回應指揮的提示。
5.即興或創作曲調,如:四小節曲調、問句與答句、反覆樂句,以運用所習得的音樂知識與技能。
6.運用適當的記譜方式記錄創作之作品,如:五線譜、簡譜、圖形譜。

(一)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
1.聲音與肢體動作在空間、時間、力量等元素的探索。
2.聲音與肢體表達的語彙。
3.即興與創作的方法(呈現具開始、過程與結束的情境,並表現出生活周遭人物的動作與對話)。
4.故事或情境的建構或改編。
5.各種道具應用的表演形式,如:戲偶、面具、器物、布料、玩具等。

藝術基本概念

(二)覺知造形元素、形式與表現的關係
1.感受造形要素(線條粗細、長短、形狀、肌理等)的變化所產生的視覺效果與心理感覺。
2.從各種角度觀察、感受審美對象的特徵、構成與美感。
3.從表現體驗中,探索自我的獨特美感趣向,並能確認所喜愛的美感形式。

(二)音樂素材與概念
1.探索並運用各種音源以製造聲音,如:不同的人聲、各式樂器、環境中的各種聲響,並自創符號加以記錄。
2.從事基礎的讀譜練習,如:固定唱名、邊聽音樂邊指認樂譜中的音樂符號。
3.從事基礎的音感練習,如:節奏、曲調、調性,分辨樂曲的節奏,如:區別二拍子與三拍子、大調與小調、重複、級進或跳進的音型、上行或下行的音型聽辨。

(二)表演藝術的展演
1.一段完整情境的表演(運用何人、何事、何地的元素及開始、過程與結束的結構)。
2.一段具變化性的連貫動作組合(空間、時間、力量等的變化)。
3.故事表演(以人物扮演或投射性扮演,如:光影、戲偶、面具、器物、玩具、布料等)。

藝術與
歷史文化

(三)藝術家與作品的理解
1.瞭解學校、地方藝術活動的展演內容,如:學校藝術性社團展演。
2.參與學校規劃、地方慶典的本土文化藝術課程與活動,並能描述個人的經驗感受。
3.閱讀相關藝術與文化、藝術家傳記的書籍。

(三)音樂與文化
1.蒐集及欣賞生活周遭與不同族群的音樂。
2.認識音樂與其他藝術作品整合的作品,並發表心得與他人分享,如:動畫、故事繪本。

(三)表演藝術的歷史與文化
1.表演藝術演出特質與美感的分辨與欣賞,如:兒童劇場、默劇、偶戲、影戲、土風舞、民族舞等。

2.國內表演藝術的重要人物與團體介紹,如:劇團、舞團、影視、薪傳獎等得獎者。

藝術與
生活

(四)藝術生活與自我的關係
1.環境布置:利用各種形式藝術創作作品布置節慶氣氛、生活環境(包括教室、學校)。
2.生活美學:觀察、欣賞生活的各項媒體、廣告、資訊(包括電視、電腦、網路科技等),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的感受活動與內容。
3.文化與生活:參與並探訪博物館、文教機構,感受城鄉、族群、文化差異的各種節慶活動,記錄並分享。

(四)音樂與生活
1.觀察及認識生活中各種物件發聲特性和習慣,選擇個人擅長的方式表現與分享,如:肢體聲響、動物的叫聲、樂器的演奏姿態。
2.培養正確及尊重的態度觀賞各種音樂展演,如:守時、穿著整齊、自制、專注。

(四)表演藝術與生活
1.表演藝術活動的規劃,分享自己與他人的想法與創意。
2.社區表演活動的實際參與,瞭解社區相關藝文活動的特質。
3.生活周遭的表演藝術活動相關資料蒐集與應用。
4.表演藝術學習的成果與經驗,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。

 

高年級

方面

統整

視覺藝術方面

音樂方面

表演藝術方面

藝術表現試探

(一)平面、立體與綜合表現的深入體驗
1.深入構思所欲表達的主題與內涵,並觀察對象的遠近、比例、空間、明暗、色彩的變化等要素,構成畫面的表現方法。

 

2.思考造形材料來源、用途、美觀與機能性。
3.使用各種媒材在平面與立體中豐富藝術品的造形變化,製作可增加生活情趣與豐富生活內涵的各種物品。
4.注重作品的機能、美觀與趣味性,並重視作品完整性。

(一)音樂表現
1.熟練與他人共同唱奏時,能融合音色、配合力度,並能回應指揮的提示。
2.以固定唱名或首調唱名,唱出大調、小調或五聲音階等歌曲。

3.運用歌唱技巧,如:呼吸、共鳴、表情演唱歌曲。
4.運用所習得的音樂要素進行曲調創作,如:問句與答句、動機發展、曲調變奏。
5.運用適當的記譜或錄音方式記錄個人作品,如:五線譜、簡譜、圖形譜、數位錄音。

(一)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
1.肢體動作的靜態意象傳達,如:畫面、情境、現象、事件等。
2.肢體動作的動態表達,如:以默劇、聲音、語言等,模仿一段有情節的事件、歷程或故事。

3.各種道具應用的表演形式,如:戲偶、面具、器物、布料、玩具等。
4.即興與創作表演(主題觀念、圖像、動畫、漫畫、聲音、劇場遊戲、肢體律動等素材,發展出一段完整情節的表演)。
5.說故事劇場,如:讀者、故事、室內等劇場形式。

藝術基本概念

(二)理解造形元素、形式與表現的關係
1.從生活環境中的自然物與人造物中,體認與分辨各種視覺要素、形式、材質,運用於作品呈現及藝術風格展現的關連性。
2.比較、分析色彩、型態結構、材質特性、時間、空間、環境的相互關係,並敘述其美感的效果與特質。
3.討論藝術品中藝術元素運用和風格的關係,以豐富審美判斷的思考向度。

(二)音樂素材與概念
1.延續音感練習,如:辨認樂曲節奏、曲調音型或和弦的改變、區別樂曲中和弦或終止式、樂器獨奏與合奏的不同音色、樂曲的調式。
2.瞭解樂曲的結構,如:指出樂曲的反覆樂段、變奏或簡易曲式。

(二)表演藝術的展演
1.媒體製作與表演的基本概念,如:電視、電影、廣播、多媒體等。
2.表演藝術作品描述與分析的術語應用。
3.劇場藝術與其他藝術間的關係,如:音樂、美術、建築、文學等統整創作。

藝術與
歷史文化

(三)藝術與歷史的關係
1.描述生活環境中的藝術品、自然物的美感感受、文化特質,提升個人與社會環境的自覺意識。

2.瞭解、體認本國文化、藝術的風格,認識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藝術;並比較本地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,及美感表現的特徵。

(三)音樂與歷史文化
1.以齊唱、輪唱、二部合唱等方式,習唱不同文化風格的歌曲。
2.以模仿或視譜等方式,演奏不同文化風格的樂曲。
3.欣賞不同時期、地區與文化的經典作品,如:各國民歌、世界音樂、西洋古典音樂。
4.認識國內外不同音樂展演團體的演出,透過討論、文字表述等方式與他人分享。

(三)表演藝術的歷史與文化
1.歷史上重要的表演藝術類型簡介。
2.國內、外表演藝術的重要人物、團體與獎項介紹。

3.表演藝術與多元文化的關係,如:祭典、儀式、宗教、傳說、故事、神話等。

藝術與
生活

(四)藝術與生活環境的關係
1.以設計知能來進行創作,運用於學校及個人生活。
2.參與居家環境與學習環境的布置,美化生活。
3.鑑賞他人或自己的作品之美,分享創作構思時,能表現出對他人意見的專注與尊重。
4.重視並愛護自然景觀與資源,鑑賞社區環境中建築物、造型物、設計品與自然、人文環境的關係。

(四)音樂與生活
1.瞭解音樂作品與社會環境的關連,如:宗教音樂、環境音樂、流行音樂。
2.選擇個人感興趣的音樂主題,蒐集相關資訊,以口述或文字與他人分享。
3.籌劃、演練及呈現音樂展演,以表現合作學習成果。

(四)表演藝術與生活
1.表演形式與生活相關議題的連結,如:環境、性別、人權等。
2.表演藝術的創作與生活美感經驗的關連性,如:服飾、裝扮、飲食、生活空間布置等。
3.劇場規範,如:守時、自制、專注、尊重、評論等。
4.表演藝術資源蒐集,如:網路、資料中心、圖書館、報章、雜誌等。